太子殿下许辽丹境内汉人参加胤朝科举一事,很快传遍辽丹和胤朝各地,可身在泰山的皇帝并没有收到太子的奏报。因为来自京城的奏报,先到了王钦和寿王手中。
行宫内,寿王看着奏报上的内容,难掩笑意。
“二哥还是那个二哥,果然是一点都没有变。”虽然好似一切都比上一世快了一些,可到底还是按照上一世的脉络在前行。
王钦接话道:“陛下正在虔心敬天,这些事,就莫要让陛下费神了。”
“正是!”距离回京还有一段时间,现在说了,没到回到京城,怒气就散掉了。只是光有怒气可不行。
寿王道:“得想办法让二哥这个太子,名存实亡。”
王钦提醒道:“殿下莫忘了,有人比我们要着急。”
“辽丹!”他记得上一世,供给辽丹的岁币不足两年,辽丹人便以绢布是残次品为由来讨公道,如今更不会放过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他们只需推波助澜。
“祝殿下得偿所愿!”王钦举杯,杯盏相碰,寿王仰头,看向巍峨山巅。
狼烟滚滚在泰山之巅升起,为期五十天的封禅大典结束,御驾浩浩荡荡回京。城门下,百官列队迎接,高颂万岁。太子殿下站在队列最前,明明与众人站在同一片天地,却像崖边的松柏,遗世独立。
多日奔波在外,皇帝回到宫城内,看着久违的殿宇,甚是舒心。王钦看着冷清的大殿,问太子殿下:“怎不见宫宴?”
陛下回京,这般大事,怎么能没有接风宴。
赵弘祐朝皇帝行礼道:“父皇,皇后娘娘有在坤宁宫设宴,迎接父皇。”
王钦阴阳道:“太子殿下,这后宫家宴,怎能与前朝大宴相比。陛下封禅归来,于国于民,那是大大的功……”
“诶,”皇帝打断王钦的话,望着高悬的太阳,朗声道:“大宴就不必了,既然众卿都在,上朝!”
“现在吗?”
此话一出,就连王钦都有些愣住。
“是,现在!”皇帝转身踏入紫宸殿,走向独属于他的皇帝宝座。他亲登泰山封禅,敬天地皇祗,自然要更加勤勉,为国为民,做一个好皇帝。
片刻的怔忪后,王钦看向寿王,相视一笑。事情比他们预想的还要顺利,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得知太子殿下的荒唐事,想想就有趣。
内侍高呼:“百官觐见!”
王钦和寿王收回思绪,行在百官队列之中,浩浩荡荡的踏入紫宸殿。
……
“娘娘!”孔掌事踏入坤宁殿,躬身禀报。
“陛下回宫先去了紫宸殿上朝,散朝后还要批阅奏折,不知到何时了。陛下特地派人来传,让诸位娘娘不必等候。”
紫宸殿左右两侧坐着盛装而来的太子妃、寿王妃,以及各宫妃嫔。皇后环视一圈,道:“陛下心系朝政,是万民之福。诸位都散了吧!”
“诺!”众人起身离去。
王苏瑶跟着众人一同行礼,可脚下并未挪动。陛下为何会如此着急上朝,难道是想对殿下兴师问罪?
在她思绪凌乱间,寿王妃的声音传了出来。
“母后,儿妾陪母后用饭吧!”
“也好!”
那么多饭菜,她一个人也吃不下。皇后吩咐道:“孔掌印,留下三十道菜即可,其余的给各宫送去。”